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征文二等奖】初心不改——一名“菜鸟”的成长路

发布时间:2019-09-06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初心不改

——一名“菜鸟”的成长路

儿科   徐亚丽

 

2009年,走进医学院校的第一堂课就让我感受到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庄严与责任。初为医学生的我满腔热血,想着从此便成为家人的骄傲,成为世人救死扶伤的“英雄”而更加心潮澎湃。是的,“救死扶伤”、“英雄”——这些字眼便是我踏入医学大门的初心!

2014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的我由一名“医学生”转变为“医生”。没有忘记第一次走进病房的忐忑,没有忘记第一次开具医嘱的困惑,没有忘记老师们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教导,更没有忘记自己第一次单独上晚班的那份慌张与难过……

记得2014年6月18日,我的第一个晚班,第一次没有老师带教的我祈祷着今天的晚班能平安度过,但是医学界流传着这么一个怪相:“越不希望什么就越来什么”。此时,办公室的电话响起:“请值班医生立即到产房来待产,可能会进行抢救!”。接到电话后,我瞬间懵了三秒,虽然平日学习没有放松过,但实战经验也不足啊!立马给主任打电话:“主任,刚刚妇产科有一个待产的孕妇,孩子出生后可能要抢救!”,放下电话的我自己都感觉到了声音有些许颤抖,但是时间不允许我有太多的犹豫,一边翻着手机里储存的知识点,一边向产房奔去……“哇”的一声!孩子顺利产出,但当时在我看来却是那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赶往产科的途中,我已经一遍遍的在脑海里熟悉着抢救孩子的流程,但面前突然抱过来一个刚出生的“肉团子”,我已经手足无措了。还好,主任在我身边,让我对孩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明确到孩子情况良好后,我悬着的这颗心终于落地了,这时内心忐忑的我感到手还在抖动。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会诊了,这也是无数年轻医生的必经之路,但当时的我像是经历了一场“战斗”,而且感觉时间过得太慢、太长,长到抹灭了我当初对抢救病人时那种自豪和充满自信的遐想,才明白曾经踏入医学院的那份“初心”比我想象中难太多,也是第一次感到在医学面前我只是一名“菜鸟”!人生中的第一个晚班,我失眠了。

此后的我在工作中可以说是“步步紧逼”:科室内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培训要求我示范、医院安排的新生儿应急演练要求我参与、常德市组织的新生儿窒息复苏竞赛点名让我参加……一次又一次规范的操练,一次又一次技能的提升,荣誉和掌声让我这名“菜鸟”越来越有自信。

时光总是不经意间让我感受到了成长。五年后的今天,又是一个新生儿科医生待产的故事——

孩子的妈妈在产前从未进行过产检,幸运的是孩子足月,监测胎心正常。孩子出生前,我按常规做好了抢救准备。术中破水后,产科医生大声说:“羊水少,Ⅲ度污染,准备抢救孩子!”,产科医生眼疾手快的把孩子送到了我的面前,经过了五年临床生涯的磨练,面对抢救的我已经变得冷静、从容、有条理了:孩子全身皮肤苍白,无自主呼吸,心率每分钟40次,四肢无肌张力,Apgar评分1分!手术室内空气都变得凝重了,产科医生、护士、麻醉师紧密的团结合作,紧张有序的进行着抢救:清除呼吸道污染的羊水、气管插管、心肺复苏……3分钟后,孩子心率80次/分,肌张力恢复部分,继续抢救;10分钟后,孩子心率上升至110次/分以上,自主呼吸恢复,肌张力恢复,皮肤红润,喉反射存在,抢救成功!此刻,汗水已浸透了我的白大褂,为孩子悬着的这颗心也落了地。抢救完毕后,我将这份病例和同事一起讨论,主任与同事都向我投来了肯定与赞许的目光,因为你们又挽救了一条孩子的生命!

每次遇到类似的抢救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第一次抢救孩子的经历,那种无助、挫败抹灭了初入职场的我那份“不知天高地厚”的自信。五年之后的今天,我感谢那次刻骨铭心的经历,现在的我内心已经撕掉了“菜鸟”这个标签,一例例抢救的经历让我得到了历练,一个个肯定的目光让我倍感自信,一句“徐医生,辛苦你了!”总让我内心泛起阵阵感动······

今天,是我第483个晚班,现在已经是凌晨两点半,刚看完一个急诊发热的孩子,孩子父亲出门前说了声:“谢谢!这么晚了还打扰你”,我笑了笑说没事,但内心是温暖的,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伸了个懒腰赶走了所有的疲惫。不经意间瞥见了挂在夜空的明月,那么圆,那么亮,突然想起白天参与的那台成功的抢救,踏入医学院的那份自信与从容又回来了。我想,虽然做不了别人眼中的“英雄”,但“救死扶伤”这四个字早已扎根于自己的内心。

这个晚班恐怕又会失眠吧,因为,我想好好用心感受一下作为医者的骄傲……

(编辑:高力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