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护士手记】临危受命!记录感染四病区临时组科的24小时

发布时间:2020-01-29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临危受命!记录感染四病区临时组科的24小时

感染四病区 何培亚

 

临危受命:大年初一紧急组科

 

农历大年初一(2020年1月25日),中午12点半,我接到医院护理部谢主任的电话,传来她嘶哑的声音:“感染四科,准备开科。”

年前已针对冠状病毒疫情召开过紧急会议,并部署了建立感染病区的计划。除夕前一天疫情严重,常德市政府高度重视,下达特别通知,要求医务人员留在城区、随时接受调度。同时,医院病房完成腾空,各科室上报可调度人员名单。在常德出现疫情的第一时间,刚组建的感染一科已着手收治病人,这个春节显得格外紧张。

与谢主任通完电话后,两小时内,医护人员集结在会议室,他们舍弃了与家人共度春节的机会,一心只为战胜疫情。感染四科迅速成立,才刚分配完岗位职责,便接到急诊科通知,三名发热病人正在办理住院手续,医生护士们匆忙换好防护服。

虽然护士郑丽萍是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但她不辞辛苦,身负重任,已腾空的十一个病房全由她一人负责。隔离区内,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从头武装到脚,活动多有不便,而且防护镜容易起雾,影响视野,再加上戴着双层手套,只能凭着多年的医护经验,摸索着为患者进行穿刺。第一天上岗,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竟无一失败。

隔离病房三面封闭,房间只有基本的医疗物品,且不允许家属陪护。如果病人想喝水了,则需要病房内的护士跑到物品传送室,联系隔离区外的护士烧水,然后拎着开水瓶为他们送来热水;家属提来大包小包的日用品和衣物,也全靠值班的护士送入病房,来回十几次运送,不一会里面的衣服就湿透了。


 

护士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


以诚动人:医患携手战胜恐惧

 

农历大年初一,下午5点,经过前期的筹备,以及医护人员的耐心照顾,病人已经逐一安顿完毕,病房工作井然有序。用餐时间,护士逐个病房送晚餐,并耐心地回答病人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值班医生查完房、整理病历后,才发觉饭菜已经冷掉,连忙扒拉几口,又继续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刚进入隔离区的病人往往被刺鼻的消毒水和紧闭的房门吓到。晚上9点,一名13岁正在高烧的小孩被送进来,因发烧而通红的脸,布满了恐惧与不安,躲在母亲身后瑟瑟发抖;而母亲则一直强调孩子只是普通感冒。医护人员耐心劝导,说服其接受初步处理,母亲跟着护士“一路杀向”物品传送室,把窗户敲得咚咚响。

“我儿子不是武汉肺炎,你们搞错了。”强势的母亲一心想着把孩子带走,护士安抚着她,主班护士联系儿科医生前来会诊。打完针、吃完药,孩子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快下班时,这位母亲又敲响了传送室的窗户,却是来道歉的。

临时开科,防护物资紧张。当晚科室邀请儿科医生会诊却没有足够的靴子用于防护。楼上的神经外科也已改建成感染病房,随时接收病人,护士即时从储备中找到了靴子,才没有耽误会诊。

 

坚守岗位:持续作战11小时

因为病毒具有传染性,卫生员不便进入,原本计划晚上12点换班的护士又挨个房间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忙到深夜1点多。脱下层层防护服,防护镜里雾聚成了水滴;摘下口罩,脸庞有着深深的两道勒痕。为了不浪费紧缺的防护服,护士没有吃饭,没有喝水,不上厕所,已经持续上班11个小时。

                                                  

工作一天的护士脱下眼罩、口罩后的压痕


疫情不等人,刚穿好防护服的夜班护士又赶忙去接待患病的产妇,开科不到24小时,病房已经收满发热病人。夜班护士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病房里忙碌,刚下班的晚班护士打不到车回家,只好在办公室内坐了一整夜,而值班医生从下午6点到第二天早晨8点,病人陆续前来,只在办公室内眯了一会儿。当晚,我跟护理部谢主任挤在总值班室,每隔不久,她就爬起来接听电话,都是高速公路交警要求转接发热病人的消息,整晚睡不安稳,早上我醒来时,谢主任已起床工作。

所幸的是,第二天上班时,医疗物资逐渐到位,连医护人员的住宿都得到了解决,在附近酒店集中住宿。昨晚,感染五科也已经开始收治病人,医务人员紧缺,只得由唐志强同时兼任四科和五科的主任,而他从年前组建感染一科开始就奋斗在第一线,吃住全在医院。

为新入院患者进行宣教

 

后记

1月28日,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被指定为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集中收治医院,普通病人被转诊分流、全院科室被腾空。就在我写下这篇记录的晚上,刘桥医生把家人孩子送走,主动请缨,奋战在一线。正是有医院领导连日来紧张有序的指挥,和许多医护人员牺牲小我、保卫全市人民健康的无私奉献精神,才有了感染六科、七科、八科等的陆续开科,才使得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得以走到抗击新型肺炎的最前线!


第一天上班的6名医护人员合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