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疫”行人丨肖蓉:第一位走进隔离病房的女战士

发布时间:2020-03-04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疫”行人丨肖蓉:第一位走进隔离病房的女战士

首当其冲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肖蓉,感染一病区负责人,中共党员。她是同事眼中的好战友、父母眼中的好女儿、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女儿眼中的好妈妈、老师眼中的好家长。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最佳医生”、“工会积极分子”,并多次在单位、市级、省级举办的知识竞赛中获得奖项。

    2019年11月底,肖蓉刚从上海市胸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长沙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回来。疫情来袭,她主动取消了春节休假,毅然回到工作岗位。“肖蓉是第一位进入隔离病区的医生,作为党员,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同事们对这位首当其冲的女医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来不及害怕

本能驱使她走上前线

    1月20日(腊月二十六),正在发热门诊值班的肖蓉接到了一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在这之前她还有些忐忑不安,毕竟这是她临床生涯中头一次遇见这么严重的感染病疫情。但患者到来时,她早已无暇顾及紧张的情绪,医生的本能驱使她去询问和关心患者。没两天,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开设感染一病区,她是负责人,也是第一位走进隔离病区的医生。


    在隔离病区,肖蓉要全副武装,戴上口罩和护目镜,穿好手术衣、隔离衣,再穿上防护服,起码要20多分钟。为了节约防护物资,肖蓉不敢多喝水,每次在穿戴好防护服后,都会尽量延长工作时间,经常早上8点进入隔离区,直到下午2点才离开病房。摘下护目镜和口罩时,额头压出了深深的几道印痕,两只耳朵的边缘磨破了皮。天气虽冷,但身上早已汗流浃背。来不及感受疼痛,待消毒完毕,回到值班室,匆匆扒拉几口早已冷掉的盒饭,又开始整理科室患者的病历。她常说,现在正是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吃这点苦不算什么,只要能治好病人,什么都值得。

 

对工作负责

对患者耐心

    肖蓉负责诊治的病区患者,虽说都是轻症,却要时刻观察呼吸、测量体温、检查各项指标,一刻都不敢松懈。特别是患者刚住进来,既恐惧又孤独,心理疏导与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前几天,一名中年男性确诊患者每天休息不好,情绪焦虑,晚上整夜睡不着觉,细心的肖蓉察觉后,陪他聊天,给他分析病情,舒缓他的情绪,还给他拿来牛奶,辅助入睡。这让患者颇为感动,渐渐放下抵触情绪,说:“谢谢你肖医生,我一定配合治疗,争取早日痊愈出院,和家人团圆。”

    除了诊治病人,肖蓉还需调度和安排全院患者,每次接收患者,她都要对上五六遍,入院治疗后,每天早中晚3个时段,还要对上几遍,生怕张冠李戴,耽误救治。因为经常凌晨还要调度工作和为患者答疑,肖蓉连洗漱都带着手机,24小时不停歇,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电话而耽误工作。就这样,她的嗓子至今还嘶哑着。同事们评价肖蓉真的像个陀螺,不停地旋转,哪里需要她,她就随时在。

 


等回到家

一定要好好陪女儿

    肖蓉坦言,进入隔离病区最煎熬的不是担心被感染病毒,而是对家人的思念。“我知道进入隔离区后就回不了家了,所以我进去前先给孩子爸打了个电话,因为他也是医生,他能够理解我。”肖蓉说,丈夫虽然担心,但也给她支持和鼓励。因为怕耽误肖蓉的工作,家人不曾主动打电话询问情况,只是在微信上默默地留言,嘱咐她一定要吃好睡好,保重身体。为解思念,她的丈夫也只能趁着送东西时,透过车窗,和她远远相望。

    因为没有时间照顾8岁的女儿,肖蓉把她送到乡下,一个多月来,肖蓉一直没有见过宝贝女儿,也不敢和她视频,怕自己忍不住眼泪和思念。每谈及女儿,肖蓉都抑制不住情绪,抽泣着说:“我最想念的就是女儿,可我又怕见到她,怕她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等我回到家里,一定好好陪女儿。”

    从开设感染科以来肖蓉从未下线,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和仁爱,是同事眼中的“最美逆行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