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疫”行人丨孙铭阳和他的三大法宝

发布时间:2020-03-04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疫”行人丨孙铭阳和他的三大法宝

正月初三下午,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第一例从院外转入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孙铭阳作为第一批进入隔离区病房的医务人员,开始了他与病毒战斗的征途。

 

战胜恐惧的法宝:党员身份


    孙铭阳身为重症医学科的一员,有着过硬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深知病毒的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一旦被病毒感染后果不可设想。尽管孙铭阳在重症医学科见识过不少大风大浪,但初见新型冠状病毒和重症感染者,依然不免胆怯、害怕以及恐惧。那一幕,他仍记忆犹新,他忘不了气息奄奄的病人口中挤出的那句“医生救救我”。当他看到那种无助的眼神,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一边做好患者心理安抚,一边请示报告,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治疗,患者病情一天天好转,精神状态逐渐恢复,最后终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他承认他想过退却,这是人之常情。不过,恐惧没有困扰他太久。抢救我院首位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感染者成功的事例给予了他更大的信心。

    走红网络的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的一声“党员先上”,让孙铭阳深受感染。“我是一名党员,在国家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疫情面前绝不能退缩,勇往直前。”孙铭阳参与一线救治时,向同事如此诉说过。曾经整日忙于同死神“抢人”的孙铭阳,恢复了往日精神面貌,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开始了他的抗疫征程。

 

抵抗疲劳的法宝:医生身份


孙铭阳在重症监护感染病区

    当新型冠状病毒悄然袭来,全国上下的医护人员牺牲休假,都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除了对新型病毒的恐惧,他们最直接的敌人就是疲劳,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更是如此。假期对平日承受巨大压力的他们格外重要。今年初一,已经连续工作48小时的孙铭阳,终于脱下了白大褂,回到了温暖的家中,开始规划起自己久违的假期。然而,这一美好愿景在初二就被打破了。孙铭阳接到上级通知:所有医务人员取消休假,统一待命,做好收治新型冠状病毒危重症患者的准备工作。但是,孙铭阳没有怨言。他开始调整心态与身体状况,凭借他多年医生工作经历,他知道:接下来将是一场硬仗。


脱下防护服全身都湿透了

   孙铭阳的科室原有危重症患者8人。为了确保患者安全,避免交叉感染,他们科室要提前把病人转移到其他医院继续接受救治。科室内所有成员加班加点,在短短2个小时内,完成ICU整体搬迁,组建新的符合院感要求的ICU感染病区。后来,他所在的科室又陆续收治了4名危重症患者。入院时患者病情不容乐观,出现呼吸衰竭,他们立即为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进行有创呼吸机治疗。不仅如此,他们科室只有三组医生,需要24小时不间断轮换。这对孙铭阳的身体体能及精神状态是种考验。他所穿着的防护服密不透风。工作时,他身体像被关在蒸笼里一样,全身上下湿透,汗就没有干过。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他的鼻子都磨破皮了。他曾坦言“如果医生都坚持不下去,你让病人怎么办?为了做好这些防护措施,再疼也要坚持,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战友,如果一个人被感染可能导致全科人员被感染,必须时刻提高警惕。”

不言放弃的法宝:父亲身份

    孙铭阳有两个漂亮可爱的女儿,大女儿3岁,小女儿才7个月。春节期间,孙铭阳离家赶赴疫情战场,进入病区的第10天,他的大女儿发视频问他——“爸爸你干嘛去了啊?”“爸爸,我想你了!妈妈也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陪我跟妈妈啊?”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并不明白新型冠状病毒的可怕,孙铭阳也不想让女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每每总是编造一些善意的谎言来欺骗她——“爸爸给你出门要讨红包去了,你在家要听话哦!不听话没红包哦!”作为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孙铭阳几乎回忆不起来:自己有哪次过节是陪在女儿身边的。这次面对未知的疫情,他甚至没有勇气去许诺女儿什么。

    他知道,这必将是一场不能言弃的持久战!

    作为父亲,他很愧疚。孙铭阳是父亲,可那些躺在病床等待他抢救的病人何尝不是人家的父亲、母亲以及子女?对自已的女儿们来说,他这个父亲或许是失职的。但他知道自己有机会让别的父亲能站起来,回归家庭,以此填补他心中的愧疚。“医者父母心”,他是医生,也是父亲,生命逝去的苍凉悲痛与生命诞生的难能可贵,他都深刻体验过。面对岌岌可危的生命、面对痛不欲生的病患以及女儿的可爱笑脸,他实在找不到放弃的理由。

 

     “常德加油!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孙铭阳带着他的法宝,义无反顾地冲向了防疫与救治的第一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