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肩作战丨二医“抗疫”夫妻档
并肩作战丨二医“抗疫”夫妻档
(苏茵洁)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有太多的医务工作者身不由己的奔赴在“抗疫”的战场上,在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有二十多对共抗疫情的“夫妻”,从“60后”到“90后”,面对此次疫情,他们都很默契的做出了同样选择——舍小家,顾大家,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温暖了这个冬天,用强烈的责任感撑起肩负的使命,夫妻同心,携手“逆行”。
60后丨承诺一瞬,相伴一生
来自门诊部的护士长周淑平和设备科科长周定友,是医院抗疫战线上年龄最大的一对“60后”的抗疫夫妻,他们将平凡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伟大的医疗卫生事业。周淑平曾参与过“非典”、“甲流”,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护士长,在周淑平为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分流管理事项焦头烂额时,作为设备科科长的周定友也在为防护物资的筹集而东奔西走。在全国疫情爆发、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承担着整个医院的防护物资、设备、卫生材料等医疗用品的筹集、采购、维护、调配工作的他,责任极其重大,每天有打不完的电话,看不完的群通知,运不完的物资,常常忙得饭都来不及吃。不管多晚,周淑平都会留着两份盒饭等着周定友一起吃,自己随便吃几口,便把自己碗里大部分的饭和菜都留给丈夫,嘴上念叨着:“我不饿,我要减肥,你天天到处跑饿得快,多吃点。”
在医院经常能看到他们两口子到处奔走的身影,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四十多天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我们两口子都是共产党员,儿子也大了,家里没什么后顾之忧,很多同事家里都有小孩,有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我们身体都挺好的,没什么,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周淑平轻松地说道。时值初春,午后明媚的日光静静地撒落在二人身上。
70后丨团聚或迟,真情不灭
人人都羡慕罗上升家有个考上了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的儿子,临近春节,高雪萍每天掐着手指算着儿子放假回家的日子,早早地备下了全家人的年货和儿子爱吃的零食。一场疫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作为70后出生的老共产党员,罗上升没有丝毫迟疑,在请战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开始了药剂科和休息室两点一线的生活。新冠肺炎来得猝不及防,诊疗指南也常换常新,一批批平日很少见到的抗病毒用药进入药剂科的药架上,罗上升和药剂科的同事保障着全院的药品供应,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补充以往对于阿比多尔此类药物的理论空缺,并从每日全院的用药中摸索着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处方,在拿到针对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药方后,罗上升每日帮着汪全斌老师在中药库配比药材,再统一送到煎药房熬好,最后送到每位住院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手上。从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开始,罗上升没有见过儿子一次,整整一个月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鞋子都磨坏了,高雪萍心疼他,便将新鞋子送到了罗上升工作的地方,两口子挥了挥手,喉头有些酸楚,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加油的手势。
高雪萍平日就是个闲不下来的人,与她共事过的,人人都称她勤快。疫情当头,她坚决要求上前线,被分配在供应室工作的她,尽心尽力地完成手上的工作。所有送去病房的留置针、输液管等医疗用品,她都细心地将纸箱和最外层包装拆开,按照所需的数量用无菌袋包好,以减少病房产生的污染垃圾,减轻了隔离病房的工作量。他们的儿子既担忧父母的健康安全,又为他们感到骄傲,时常在微信和电话中叮嘱他们,“要带好口罩,多洗手,爸爸妈妈我等你们回来。”团圆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80后丨内外合璧,心有灵犀
郭建辉和徐淮是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两名普通的“80后”医生,一个在脊柱外科,一个在儿科。在大学时就一起攻读学业一起备考,毕业之后顺理成章结为夫妻,并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徐淮作为儿科医生在接到医院集结的通知后毫不犹豫奔赴一线,在发热门诊对前来就诊的儿童做初步诊治工作。而原本能在家待命的郭建辉,因为放心不下妻子,也在正月初八一早主动请愿上前线,进入感染二病区工作。两人日夜倒班,见面的机会也不多。就连2月14日情人节这个本该属于浪漫的节日,两人也只是在隔离酒店里一起吃了一顿盒饭。
对于丈夫郭建辉来说,徐淮在发热门诊接触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疑似或确诊患者,他总是忍不住担心,希望她能尽快完成手头的工作,减少感染的风险。而徐淮总是细致认真地接诊每一位病人,给病人和家属事无巨细地解说和分析病情。当他们踏入医学这个行业时,就注定没有谁是对方的软肋,他们都努力成为彼此的铠甲,相互扶持、相互挂念,一同携手走过5了年的岁月。当问到郭建辉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回家看女儿。”自从夫妻二人双双踏上一线战场,便将2个女儿送到老家由郭母一人照料,郭建辉的言语中满是对女儿和母亲的思念和愧疚,而谈及并肩共战的妻子,他也带着些许遗憾的口气说,“自从参加工作以后就没有带她出过常德,如果这场战斗结束了,有机会想带她去海边走走,吹吹风。”据徐淮回忆,他们的蜜月就是在青岛的海边渡过,那里留下了关于爱情的美好记忆。他们的故事,不禁让人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歌,“很想和你再去吹吹风,风会带走一切短暂的轻松,让我们像从前一样冷冷静静,什么都不必说你总是能懂。”
90后丨两情久长,岂在朝暮
肾内科医生周秘和ICU医生曾茜是一对“90后”小夫妻,在大年初二的晚上,夫妻2人双双接到医院的电话,匆匆赶到医院进行穿脱防护服的培训,培训完后又匆匆踏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曾茜所工作的地方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上班节奏比较紧张,一旦有病人出现病情变化,随时需要进行抢救,每日忙碌的工作让曾茜没有时间考虑其他,就连在同一栋隔离楼的周秘也没办法见她一面。与曾茜不同,周秘在感染二病区,科室里住的都是轻、中症患者,面临的感染风险和工作压力也会相对曾茜少一些。周秘一方面担忧着在ICU工作的妻子,一方面牵挂着家中的儿子。就在两人刚加入抗疫一线的第二天,家中的幼子就开始感冒发烧了,最高的时候体温高达39.5℃。这让原本就身心俱疲的夫妻俩如坐针毡,不能回去陪伴孩子,曾茜只能在闲下来的时候去询问儿子的情况,一遍遍地打电话问儿子的体温,吃饭情况,有没有咳嗽等等。所幸,小宝贝在高热两天之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这才让他们俩松了一口气,全心全意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曾茜和周秘也依次撤离一线,回忆起抗疫时期的种种,曾茜忍不住落泪。当初医院通知我们,有一个人可以下一线,周秘却说,不用考虑我,有机会下你就先下。“本来宝宝刚刚学说话,都会叫妈妈了,结果这段时间曾茜没回去,宝宝都不叫她了,她特别伤心”。周秘心疼地说道,只言片语中,透露出的温情如午后和煦的阳光,温暖了所有人的心。
他们或许只是一对对平凡的双职工夫妻,但他们都是新冠肺炎阻击战中不可或缺的战士,默默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尽力奉献,像他们这样夫妻齐上阵的还有很多,让我们共同憧憬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一起期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