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读书心得】以仁心塑家风,以严谨铸医魂 ——好家风、好传承主题活动读书分享

发布时间:2025-04-03 信息来源: 【字体:

 

读完《清风传家 严以治家》中关于顾方舟先生的生平事迹,我深受感动和启发。作为儿科医生,阅读“糖丸之父”顾方舟的家风故事,既是一次对医学初心的回溯,也是一场对职业使命的深度思考。顾方舟先生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事业,不仅护佑了无数儿童的健康,更以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大爱无言、严谨治学、身教为范”的家风,更是为当代医者提供了精神坐标。他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以及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顾方舟的家风特质中,“大爱无言”的奉献精神最为震撼。面对脊髓灰质炎的肆虐,他临危受命,甚至不惜“以身试药”“以子试药”,将个人和家庭的安危置之度外。这一抉择,既是对科学严谨性的极致追求,更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医者担当。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体现了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正如《清风传家》所强调的:“好的家风是精神上的引领,而非物理上的简单陪伴”,作为儿科医生,这种精神启示我们:医学的本质是以生命守护生命,而医者的责任不仅在于治疗疾病,更在于传递对生命的敬畏。他的选择让我明白,真正的伟大不在于个人成就的高低,而在于能否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当代儿科临床中,这种精神体现为对患儿家庭的深度共情。

顾方舟的家风中,“严谨治学”是最鲜明的标签。他要求子女“凡事须有依据,不可轻率”,这种态度与其疫苗研发中“数据必验三次”的科研准则一脉相承。在《清风传家》中,顾方舟以实验室为课堂,将科学精神融入家庭教育。这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智慧,对儿科医生极具启示:诊疗中的每一次听诊、每一份病历书写,都是对医学严谨性的无声示范。儿科临床中的“严谨”更关乎生命质量。例如,在儿童用药剂量计算、疫苗接种禁忌筛查等环节,毫厘的误差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顾方舟的家风提醒我们,医疗严谨性需从家庭生活的细节培养—正如他通过书信指导子女学业般,医生也应将规范意识渗透到日常诊疗及患儿家庭的健康管理中,多一次电话回访,多一句问询,多一次嘱咐,对于患儿规范性诊疗和依从性会进一步提高。

在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下,顾方舟“功成不居”的淡泊家风尤显珍贵。顾方舟先生用40多年的时间专注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事业,从疫苗研发到“糖丸”推广,他始终坚守初心。他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他一生清廉,将疫苗研发所得的奖金全部捐出,自己却住在俭朴的房子里,拒绝一切商业代言,这种专注和谦逊淡泊的态度令人敬佩。对儿科医生而言,这种淡泊是抵御过度医疗、回扣诱惑的铠甲。当我们将“治病救人”而非“创收名利”作为职业准绳时,医患信任便有了重建的基石

顾方舟先生对子女的教育同样值得学习。尽管因工作繁忙无法时刻陪伴,但他通过字条、书信和家庭会议的方式,传递做人做事的道理。他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强调“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价值观。他的教育方式告诉我们,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真正的教育不在于物质的给予,而在于精神的引领。而家庭中的廉洁教育,正如书中所言,“家人的一句提醒可能成为悬崖勒马的契机”,这对预防医疗腐败具有现实意义

顾方舟先生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平凡中见伟大的一生。他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的儿科医生,我们应当以顾方舟先生为榜样,将家国情怀融入个人理想,以专注和奉献的精神对待事业,以良好的家风滋养心灵,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儿科诊疗中,我们既是疾病的治愈者,也是家风的观察者与建设者。当每位医者都能如顾方舟般,将仁心融入家庭、以严谨滋养后代,医疗行业便能真正回归“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本质。顾方舟先生用一颗糖丸守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更用清廉家风铸就了医者的精神丰碑,正如顾方舟先生所说:“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一个忠于国家、孝顺父母、仁爱众人的君子。”这不仅是他的期许,也应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唯有医者家风蔚然成风,才能让“糖丸精神”代代相传,守护更多生命的春天。


(来源:儿科  李奉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