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人物】新冠肺炎感染十三病区护士纪实 ——“你的样子”
【抗疫人物】新冠肺炎感染十三病区护士纪实
——“你的样子”
(院办 史习蒙)
当接到要采访感染十三病区护士的时候,我内心是焦灼的。我虽不在其中,却经常听周围的人说起她们,深知她们工作的不容易,也似乎能感受到她们内心承担的巨大考验。在这场疫情背后,医务人员总是担负许多。走近她们,让我看到她们热爱工作、挚爱生活的样子,这大概就是生命底色的样子。
杨凤、郭梦君:“平常心”对待工作的样子
“我觉得就和平时上班一样,只是多穿了一身防护服。”感染十三病区的护士杨凤轻描淡写地说道。在她们的眼中,这就是一份和平时没有什么差别的工作。因2020年的抗疫经验,作为一名在呼吸内科工作了8年的共产党员,杨凤冲锋在前,丝毫不曾畏惧现在传染性较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她说现在感染十三病区的病人基本上年纪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痴呆患者,需要花更多时间理解医务人员的话,有时候就像劝小孩子一样要和他们耐心解释,还要时刻提防他们跑出去,所以护理起来难度要大很多。
杨凤
“可以说这是我第四次进入抗疫一线了,每一次疫情,我都没有缺席,感觉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状态,从来就没想过自己会不会害怕!”出生于1996年的郭梦君这样说。当大家以为90后还在安于一隅,独善其身的时候,他们却早已承受了很多。正是他们的“平常心对待”、“习惯成自然”,才有了今天大家的岁月静好。
郭梦君在隔离病区
陈欢、龚宇慧:使命感在头顶熠熠生辉的样子
“我们科室的病人很不一样,年纪大的至96岁,年龄小的仅仅8个月,刚开始人手不足,排班是8小时一轮,我们经常需要在隔离病房待9个多小时才能忙完工作。我们科室的病人比较特殊,所以我们的工作压力会大很多,但是多年的党性修养让我不能后退。只是特别想念外面的空气,每天隔离病区和酒店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让我尤其渴望下班等车的那几分钟,可以呼吸几口新鲜空气。”感染十三病区的陈欢说道。我想,暂且不考虑在隔离病房上班承受的心理压力,大概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9个小时,什么都不干,也是一种考验。
陈欢在隔离病区内工作
“我先后两次申请进入抗疫一线,这次虽然还没有休完婚假,但是老公和爸妈都非常支持我,有人开玩笑说‘我似乎嫁给了医院和我的工作’!的确,在我心中,这份职业带给我的使命感已经远超于其他的事情了。”新婚不久的龚宇慧说道。值得一提的是,她丈夫也是在派出所工作,由于疫情,刚刚新婚不久的两人就不得不因为工作而被迫分开两地了。
龚宇慧在隔离病区内工作
周旭、许春燕:爸妈让我没有顾虑奋力前行的样子
“我上个月进入抗疫一线,老公在德山监狱也是封闭执勤,两岁多的孩子交给父母带的,弟弟读高三,家里还有一个90多岁患有老年痴呆的奶奶……”感染十三病区的周旭说道。她说她没有顾虑,因为爸妈替她扛下了所有。但是当说到这里的时候,周旭不禁哽咽,因为她早已应该是为父母分忧的年纪,却还是在让父母为之劳累奔波。作为女儿,她内心有愧。
周旭在运送标本
“我是稍晚一点进入一线的,进入隔离病区第二天,3岁的宝宝感冒发烧了,而我又在抗疫一线不能回去,那时真是心急如焚。后来老公覃科也上一线了,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父母。还好有他们,不然都没办法安心工作。”在感染十三病区的许春艳这样告诉我。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父母为我们挡住风雨,让我们安心向前。在抗疫大军的背后,要感谢的是无私奉献、默默支持的家人,是他们才让在一线工作的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许春艳在进行急救知识的操作示教
海伦凯勒的经历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在探索生命的意义上,很多人直到生命的尽头依然不明所以,但是这群年轻人倾其所有、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为青春灌注力量,探索生命的底色。这就是青春的样子,是阳光下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