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感悟】一杯红豆粥的故事
一杯红豆粥的故事
(护理部 俞薇)
一杯红豆粥的故事。今天是2022年12月7号,医院集中隔离的第14天,食堂的饭菜实在是不想在吃了,我在零食盒里翻找着,突然惊喜的发现一杯红豆粥,这是我女儿妞妞给我准备的口粮,以现在这种抗疫形式,冲破层层交通的封锁,送点物资到医院,实属不易。女儿在电话中再三叮嘱我,“妈妈,您如果饿了一定要记得吃东西,不然身体会受不住的,我跟你准备了粥,你要记得吃。打开盖子,我发现里面有一张小纸条,我疑惑的打开字条,原来是女儿的留言:妈妈,待疫情结束,早点回来,好不好,早点回来!瞬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也很想家,想我的宝贝女儿们.....但是妈妈责任在肩,穿上了这身白大褂,就没有退缩的可能。
人生如同一场修行,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受到挫折、磨练,也会收获温暖与成就,2020-2022年新冠抗疫这一场特殊的经历里,我收获满满。2020年如果说是实习,2021年对于我来说那就是正式参战, 7月28日凌晨3点多,接到院办文慧主任的电话,常德市出现新冠病人,我院现需紧急启动小汤山,3个小时后病人将进入我院治疗。我心里一惊,小汤山自修建后,一直处于待命状态,里面未曾住过人,已经有一年多了,时间紧急,小汤山必须马上整理出来,搬床,扫地,拖地,试电路,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下,3个小时后,病人到达我院开始治疗。这又是一场艰苦的战争!我竭尽所能去完成护士长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为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每天我们定时带领患者一起进行运动,让新冠肺炎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康复操《我是一颗跳跳糖》及举办的“隔离不隔心,温暖七夕节”活动,得到了病友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时隔一年,新冠疫情又来了,2022年10月我再一次进入小汤山进行抗疫工作,这次病毒传染性特别强,传播特别快,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院领导花下“重金”,为我们准备了高级别的防护装置,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11月第一波患者陆续出院, 12月9日,国十条将新冠定义为乙类乙管,意味着新冠病人可以自由选择回家或者是住院治疗,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越来越多,医护人员人手异常紧缺,根据医院统一安排,12月我进入心血管内科进行支援,每天科室都是满床,病人还没有出院,床位就早已预定,换不完的药,做不完的雾化,打不完的针,每一天我的精神都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 2023年1月5日,我院住院病人达到832人,创历史最高,235名护士,132名医生,面对翻倍的病人,不可否认,高强度的工作已让我们身心异常疲惫,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在坚持,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自觉响应号召,力所能及的贡献一份自己力量,正是这种“舍我其谁”的担当,让我们在艰难的时刻也始终信心十足。
已知黎明将至,抬头尽是朝阳,光芒万丈。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间,但对于我来说是铭记于心的岁月,被汗水浸透了的衣裳,被口罩勒红的脸庞,被消毒液浸泡后的双手、、、、、这些画面构建出了抗疫最美丽的画卷,谱写出动人的赞歌。致敬每一个为抗疫努力的平凡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