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感悟】一张病床的独白 ——致敬抗疫三年的我们
一张病床的独白
——致敬抗疫三年的我们
(麻醉手术科 刘元元)
我是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张普通医用病床。
三年前一种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怪物悄然袭来,这种怪物会使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被感染,被感染者轻则高烧不退,重则危及生命,紧张与不安的氛围笼罩着所有人。作为常德市此次疫情唯一定点医院,二医全面停诊,整体腾空医院,用于接诊新冠患者。
而我初次直面疫情是2020年的除夕夜,在这个个举家欢腾的夜里,我被二医人紧急送往临时组建的隔离病房,在这里我见到了紧张忙碌的医护人员,他们身穿一层又一层厚重的防护服,紧锣密鼓的布置隔离病房,很快我就见到了我的第一位患者,他是一名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高考的压力和病痛的折磨让他看上去极度焦虑。刚开始时他对医护人员非常抵触,不吃也不喝,面对这样的情况,医院临时成立心理疏导小组,让心理专家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工作,安疏导学生的心理。医护人员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各出奇招,在治疗之余,护士姐妹自制了健身操,在病区带领患者跳起了,中医专家西医专家拿出看家本领共同制定了治疗方案,一切只为患者服务,很快在全体二医人的努力下,一个个茶饭不思失眠焦虑的病人很快全都康复出院,疫情也得到了了很好的控制。
3月6日我也送别了我的最后一名患者,二医以“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记录圆满取得抗疫阶段性胜利。
2022年11月,新冠卷土重来,这波疫情来的气势汹汹,形势更加严峻,很快我的战场“小汤山”再也负荷不了,二医再次被整体腾空,我又辗转被送到了第一住院楼。崭新的住院楼短短24小时内就被布置成了15个新冠病区,医护人员全部上了一线,外科主任成为了守门人,行管领导化身为了工人、保安、后勤、司机。第一住院楼前,累趴了一批又一批的二医人,他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面对不理解的病人,超负荷的工作,各种各样突发状况,二医人从不畏惧,“疫”往直前。
2022年12月底随着国家管控政策的放开,作为新冠定点救治医院,二医也重新出发,清空病区,重整科室,加大重症和呼吸的投入,响应国家号召,做到应收尽收。一线医务人员成为了放开后的首批新冠感染者,全员带病坚持工作,抵御感染高峰和重症高峰的到来,在内科满床运转后,在内科专家的指导下,外科也开始接诊内科患者,儿科首迎78岁的高龄儿童,妇科也开始接诊首位男性患者。
“滴滴……”随着急促的机器报警声,一大群人围着躺在我身上奄奄一息的老人,他身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管子,我又来到了重新组建的仁爱楼ICU病房,这里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创造奇迹的地方,医护人员也脱下了厚重的防护服,在这里医护全都带病上岗,病人病情都很重,不能动,不能说话,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全靠医护马不停蹄地抢救,检查、治疗、护理。在得知俯卧位通气有助于重症患者康复,我院便开始实施此项措施,由于每次翻身都需要6个人共同配合,还要妥善固定患者的各种管道,这愈发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这时行政职能科室人员挺身而出,深入一线,自发组建了“俯卧位通气小组”,参与到重症患者中,在全院上下齐心协力通力协作之下,我院的新冠救治得到了患者及市领导的高度认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非常有幸成为了二医三年抗疫的见证者,我无时无刻不被这样的二医精神,这样的二医人所感动,他们中有轻伤不下火线的医务人员,日夜兼程亲赴一线的院领导,有外科主任临时组建的保安护卫队,有行政职能人员自愿组建的俯卧位通气小组。他们秉承着“真诚·仁爱·精业”的二医院训,以舍小家顾大家,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守护了一方平安,为抗疫的最终胜利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