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园地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护理园地>详细内容

碘海醇外渗的护理措施

发布时间:2015-07-08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碘海醇外渗的护理措施

(放射科曹忠坤)

    为明确临床诊断,碘海醇已广泛应用于 CT增强造影检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极易造成注射时药物外渗。一旦外渗则可能引起组织剧烈的刺激性疼痛,严重者皮肤坏死,甚至造成关节功能障碍或被迫截肢,所以碘海醇外渗后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我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防范于未然,先将相关知识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一、外渗的原因:

  1.患者的因素: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因为血管硬化,导致生理功能减退,局部组织松弛,血液回流受限。特别是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化疗药物导致血管损害,脆性增加,高压注射时导致血管突然破裂,增加外渗的可能。

  2.药物的因素:碘海醇造影剂属高渗性溶液,粘滞性极强,一旦进入皮下间隙后,能使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严重脱水而死亡,注射速度快也是导致外渗的原因之一。

  3.护理技术的问题:穿刺不准确,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等等原因都可以导致碘海醇外渗。

  二、临床表现:早期损伤的部位肿胀,回抽无回血或回血不明显,烧灼样剧烈疼痛,颜色无改变,数分钟发展到整个手臂,皮肤变成苍白或有瘀斑、中间出现青紫色、压之不褪色、质感硬,严重者皮肤发黑,溃疡坏死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症状。

  三、护理措施:

  1.药物处理:用50 %硫酸镁湿敷,因为硫酸镁对组织有吸出、消肿的作用,临床观察无不良反应,方法简单易行,如果大范围外渗者,抬高患肢。硫酸镁持续冷湿敷、局部封闭,也可以应用相对的药物拮抗如:地塞米松、钙剂、654mdash;2治疗。密切观察外渗情况,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外渗的处理方法,告诉他们外渗后不必恐慌,只要我们处理的及时到位,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2.物理治疗:抬高患肢。一般在药物外渗48小时内,将患肢抬高,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

  3 冷敷:可减轻皮损程度、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可用冰袋冷敷24mdash;48小时。

  五、注意事项:注射时要选择粗而直的血管,尽量避开关节部位,注射的速度快,要求每秒2至3毫升或3至4毫升,所以要选择大号留置针,速度和效果成正比。外渗后肿胀部位不能使用热敷,以避免造成肿胀程度加剧,皮肤破溃或水泡形成。

(编辑:张梦婷)

分享到: